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系部新闻 >> 正文

铭记与传承|“匠心筑梦”志愿宣讲团:用历史与科技传递爱国力量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9-18 [来源]: [浏览次数]:

九月的阳光洒向史家庄社区,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悄然发生。9月16日上午,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匠心筑梦”志愿宣讲团走进史家庄社区,以“勿忘九一八,奋进新时代”为主题,开展了一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大学生宣讲团不仅带去了历史的回响,也带来了科技的体验,与社区居民、党员同志一起,缅怀历史、致敬先辈、感知使命。

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活动从“铭记”开始。孙源隆同学的声音沉着有力:“历史不是书页间冰冷的文字,而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记住九一八,就是守护我们生命的来处,也是挺直未来的脊梁。”通过历史照片、时间轴与地图推演,宣讲团一步步还原事变的真相:从柳条湖事件的阴谋之夜,到东北军的无奈退守;从沈阳沦陷,到东北全境相继陷落;从“一寸山河一寸血”到全民族抗战的觉醒……宣讲人用青年语态讲述沉重历史,让这段屈辱与抗争的岁月,再一次叩击每个人的心灵。

我们不忘痛,更不忘人。宣讲中特别设置致敬环节,讲述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抗日英雄的铁血事迹,也追忆那些名字未曾载入史册的无名战士。“是他们,用生命换来山河重光;是他们,用青春祭奠和平来临。”现场一片肃穆,许多老人眼含热泪。

致敬“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历史并未止步于苦难,更书写于奋斗。宣讲团成员王宇帆同学特别带来了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院士的故事。从毅然归国到隐姓埋名、从戈壁深处的科研攻坚到“愿以身许国”的铮铮誓言。“我愿以身许国。”这句话的重量,和当年无数抗日志士“誓与山河共存亡”的誓言,是何其相似!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以身许国”,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转向了看不见硝烟的科研攻关战场。

“九一八”事变,我们因为落后而挨打,山河破碎;和平年代,王淦昌和他的同事们,用算盘和草稿纸,造出了守护和平的“两弹一星”。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抗战先辈用血肉之躯,将侵略者赶出了我们的土地;而王淦昌等老一辈科学家们,用智慧和汗水,将敌人阻遏在我们的国门之外,彻底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赢得了长期的和平。

VR体验:穿越时空,亲历史

这一次,历史不止是听来的,更是“亲眼所见”。 宣讲成员带来了VR虚拟现实设备,让社区居民和党员们“沉浸式”回到1931年的沈阳城,感受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很多叔叔阿姨、老党员都是第一次体验VR,他们纷纷表示:“太真实了,好像就站在那段历史面前”“更加理解了什么叫勿忘国耻”。

社区反响:温暖而深刻

史家庄社区负责人表示:“这次宣讲既有历史深度,又有科技新意,尤其是让老一辈和年轻一代都能参与进来,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接地气、入人心。”

一位老党员拉着宣讲同学的手说:“你们讲得清楚,我们也听得进去。谢谢大学生们!

“匠心筑梦”志愿宣讲团是一支由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大学生组成的青年宣讲团队。我们始终坚持用青年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让理论宣讲、历史教育“活”起来、“走”出去。这一次,我们走进社区,走近居民——历史必须被铭记,精神更应被传承。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匠心”精神,用真诚与创新,把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来源:机电工程系撰稿、摄影:林嗣童、韩如坤审核:张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