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参编主要教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韩秋燕主要教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一、 教材编写
1. 《机械零部件设计基础》任副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

2. 《机械设计基础》任副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09月
3.《数控加工仿真项目化教程》任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
二、精品课程
1.精品课《机械零部件材料及热处理》负责人,2013年评为山东省教育厅精品课程;
2.主讲《机电设备电气控制》,2014年评为院级精品课;
3.主讲《模具基础》,2015年评为院级精品课;
三、发表论文
1.《含深圆弧槽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削研究》第一作者(载于《制造业自动化》2015年5月,第37卷第5期下)


2.《插穴式自动定向大蒜播种机的设计研究》第一作者(《农机化研究》2016年7月)


四、专利
1.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插穴式蒜瓣自动定向大蒜播种机》第一发明人(专利号:ZL201320389636.0)2014年1月1日授权
2.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木工打孔机辅助定位装置》第四发明人(专利号:ZL201320373042.0)2013年11月授权
解淑英主要教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一、教材情况
1.可编程控制器应用项目化教程》主编

2.《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副主编

3.《机械零部件工艺制定》副主编

4.《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副主编

二、精品课程
1.《机械零部件工艺制定》主持人,2013年获山东省精品课程;

2.《机电设备可编程控制》主持人,2014年获学院精品课程。
3.《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主持人,获2017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4.2020.12《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山东省继续教育数字化精品课程,负责人
5.2021.03《可编程控制器应用》2020 年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

三、主要成果
1.《“2+1”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荣获2013年全国“职业技术教育优秀教育论文科研成果一等奖。
2.《高职PLC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获2013年全国“职业技术教育优秀教育论文科研成果一等奖。
3.《高职PLC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荣获2014年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4.《“电动机连动控制-线路分析与安装”单元设计及应用》荣获2015年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一等奖。
5.《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校本综合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荣获2015年第一届“联盟杯”全国论文评选一等奖。
6.《基于岗位能力的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荣获2015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7.《职业教育视野下的人工智能未来工厂制造类人才转型培育研究》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8.《基于自适应逆控制的汽车自动巡航控制系统的研究》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
9.《PLC课程“2+1”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获山东省自动化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论文
1.“‘2+1’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职教核心)

2.“高职 PLC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职教核心)

3.“基于‘倒推’机制的精品课程群建设合理性与可行性的研究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职教核心)

4.“科技创新型智能制造人才‘四位一体’分层培养模式研究”,《教育研究》

五、教科研项目
1.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建设研究——以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
2.解淑英: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职业教育视野下的人工智能未来工厂制造类人才转型培育研究”
3.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助力新旧动能转换,高职科技创新型智能制造人才分层培养模式研究”
4.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诊断与改进的高职教师‘五段五维’进阶式发展路径研究与实践”

5.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诊断与改进的高职教师‘五段五维’进阶式发展路径研究与实践”

董刚主要教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一、教材编写
1.《可编程控制器应用项目化教程》,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
2.《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主编。

二、教学比赛、指导学生大赛
1.2017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教师组)“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项目个人二等奖,2018.01;
2.2012年烟台市福山区技能大赛第一名,获得“烟台市技术能手”称号,2012.12;
2.2020年烟台市莱山区技能大赛第二名,获得“莱山区技术能手”称号,2020.12;
4.指导学生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项目中获国赛二等奖,2019.05;
4.指导学生在2016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与控制技术”赛项,获三等奖,2017.01。
5.指导学生在2017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获二等奖,2018.01。
6.指导学生在2019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获二等奖,2020.01。
6.指导学生在2020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获二等奖,2021.01。
三、精品课程
1.主讲《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2017年度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
2.主讲《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2014年评为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院级精品课程;

3.主讲《可编程控制器应用》,2017年评为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4.主讲《机械零部件识图与绘制》,2019年评为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院级资源共享课。

四、主要成果
1.《基于毕业生跟踪调查的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环境研究》,2014-2015年度山东省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山东省职工教育办公室,2015.12;
2.《一种FANUC 0i系统的机床分期付款控制方法》获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9.07;
3.《对接1+X证书制度的综合课程改革及资源建设》获2018-2019年度山东省职工教育与职业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19.12;
4.《基于产学结合点企业实习模式研究与探索—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三等奖,2016108;
五、论文
1.《一种FANUC 0i系统的机床分期付款控制方法》,制造技术与机床,独立作者,中文核心/科技核心,2019.08;

2.《数控车削对刀高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4/5, 中文核心/科技核心, 2016-02-20

3.《基于Simulink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实现路径》,微型电脑应用,独立作者,2019.03;

六、课题项目
1.《基于毕业生跟踪调查的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环境研究》,山东省职工教育办公室,2015.12;
2.《对接1+X证书制度的综合课程改革及资源建设》,2019.12;
3.《基于产学结合点企业实习模式研究与探索—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2016.10;
七、专利
1.一种电池生产上料机构,实用新型专利,ZL201822118479.5,2019.07;
2. 一种电池加工注液机构,实用新型专利,ZL201822114261.2,2019.06。
3.一种输液报警器,实用新型专利,ZL201621427852.X,2018-01-02
于瑛瑛主要教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一、教材编写
1.《液压与气压传动项目教程》,航空工业出版社。

2.《机械零部件工艺制定》,航空工业出版社。


3.《POWERMILL数控加工编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二、教学比赛、指导学生大赛
1.2020年,2020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2.2019年,第六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
3.2013年,首届全省高等学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
4.2018年,第二届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微课大赛高职组一等奖。
5.2021年,首届“智慧树杯”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高职高专赛道优秀奖;
6.2020年,第十二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山东省大学生机械CAD制图技能大赛个人三等奖;
三、精品课程
1.主讲《机械零部件设计基础》,2013年评为山东省教育厅精品课程;

四、主要成果
1.2019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位次2/3;
2.2020年,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位次1/1;
3.2020年,2020年度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三等奖,位次3/3;
4.2017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位次6/6;
5.2014年,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研究三等奖,位次2/6;
6.2018年,2017-2018年度山东省职工教育与职业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位次1/4;
7.2018年,《液压与气压传动》2017-2018年度山东省职工教育与职业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位次1/2;
8.2021年,2021年第一届"联盟杯"全国论文评选一等奖,位次1/1.
五、论文
1.2014年,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精品课程群的建设和创新,《科技创新导报》;


2.2016年,骨料储存输送系统防漏料装置结构设计,《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3.2019年,大重合度内齿轮齿根齿廓修形及其齿轮啮合特性分析,《机械设计及制造工程》。

六、课题项目
1.2019年,于瑛瑛,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初探“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对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以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2.2016年,于瑛瑛,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创客”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
3.2020年,于瑛瑛,烟台市职业教育“十三五”2019年度课题——“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例;

4.2018年,于瑛瑛,2018年院级课题,1/4;

5.2016年,于瑛瑛,2016年度院级课题;

景国丰主要教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一、著作编写
1.《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优化设计选型应有手册—数控转台分册》(1),编者排序3/10,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9月;

2.《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优化设计选型应有手册—数控刀架分册》(1),编者排序4/11,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9月;

二、论文
1.《基于ADAMS的仿生中指结构设计及运动学研究》,机械与电子,第二位,2019.04;


2.温升对蜗轮副背隙及精度的影响研究,《机械强度》,第二位,2020.08;
三、获奖项目
1.聚福英才入选“杰出人才”2014.07;
2.科技奖励——春燕奖,2016.04;
3.科技奖励优秀论文成果一等奖,2016.04;
四、专利
1.发明专利:一种数控转台精度保持性的检测装置,发明人位次:1/5
2、发明专利:一种双导程蜗轮蜗杆副的间隙补偿装置,发明人位次:1/5
3、发明专利:一种锁紧制动装置,发明人位次:3/5
4、发明专利:一种反馈式防滞后运动蜗杆轴系,发明人位次:4/4
5、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伺服刀架用接触补偿式密封装置,发明人位次: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