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港珠澳大桥有话说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06-13 [来源]: [浏览次数]:

港珠澳大桥,是新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座凝聚了无数人多年心血的大桥,不仅颜值超高,还工艺精湛、模式创新,实力杠杠的!

这位大桥“先生”引以为傲的技术,很多是世界首创,为它赢得了海内外的赞誉。比如港珠澳大桥的深海隧道部分,由33节沉管对接而成,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堪称世界最精准的“深海之吻”。

海底隧道中每一节沉管重达8万吨,规模堪比一艘航空母舰。

大桥总长约55公里,除了身段纤长,还“肌肉发达”。

大桥主梁钢板用量达到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者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哦!

因为身板结实,大桥抗“打击”能力也是一流!

大桥支座是世界上最大尺寸,承载力约3000吨,能抗8级地震,抵御16级台风,30万吨巨轮撞击!

港珠澳大桥共开展140项试验,历经28次台风侵袭,遭遇过7次如河口羽、异常波等危机,最终化险为夷,拥有40项创新和540项专利。

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比目前全世界跨海大桥普遍使用寿命,整整多出20年。

除了安安静静做一座看潮起潮落的“帅桥”,大桥还很有“爱心”,因为大桥坐落的伶仃洋海域,生活着一群中华白海豚。为了守护好它们,大桥将坚实的脚部——承台,深埋在海床底下。

施工期间,大桥避免大量施工人员、船舶和机器下海作业,减少对中华白海豚的伤害。

目前,区域内的白海豚数量有增无减。这一现象或与人工岛和桥墩聚集浮游生物,为白海豚觅食提供便利有关。

海下的“小伙伴”畅游,桥上的车辆从24日起,也可以在港珠澳三地穿梭往来。除了大桥开通,不久前广深港高铁香港段也正式运营,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开端,粤港澳大湾区的虹吸效应将逐步显现。

旅游观光、访亲谈友、寻找工作、投资机会……交通的便利化,不仅利于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流动,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

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更加便利三地民众的往来,形成1小时交通圈,拉近时空距离的同时,也拉近人心。

这座吸引全世界目光的“桥界珠峰”,作为中国桥梁技术集大成的杰出代表,背后是8年多近9年以来,设计、科研、施工建设人员、运营方……等无数中国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